文|皑皑
编辑|翩然
1996年,电视剧《宰相刘罗锅》由李保田、邓婕、张国立等人联合主演并在电视台播出后,迅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。剧中的刘墉形象被塑造成一个身材矮小、背部佝偻、却充满智慧和幽默感的官员。他与权臣和珅斗智斗勇的趣味故事,更是让观众乐此不疲。
在乾隆皇帝的朝廷中,官员的形象和体格几乎是与官职挂钩的标准,而刘墉的相貌却与传统的“英俊大臣”形象相去甚远,令观众深感新奇和有趣。然而,这样的刘墉,真的如电视剧中所描绘的那样吗?让我们通过一段历史来重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。
展开剩余80%1958年,山东省高密市白家庄的村民们正在开会,讨论解决口粮不足的问题。由于当地人口众多而耕地有限,农田的产量常常无法满足基本的粮食需求。于是,白家庄的上级召集村干部开会,商讨办法解决这一困境。
有村民提出,可以扩大耕地面积,将周围的坟地推平作为新的耕地,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。会议结束后,上级要求每个村将此决定传达给村民们。白家庄的一些村民提出,村北有一座较大的墓地,听说是清朝宰相刘墉的墓,大家一致认为可以先将这个墓地推平来扩大耕地面积。
村社长薛成烈对此表示支持,立刻组织了七八个农民前去挖掘刘墉的墓。几个人拿着铁锹、铲子等工具,边挖掘边讨论是否能从墓中挖出珍宝。一位村民还说,刘墉是个大官,墓里一定埋藏着大量财宝,挖到这些宝贝大家就能发财。
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,薛成烈带着几名村民偷偷前往墓地开始挖掘。随着土层一层层被铲去,他们很快发现墓室是用清代青砖建造的,里面有两个墓室,大家推测其中一个一定是刘墉的墓。直到第二天清晨,随着太阳的升起,墓地终于被完全打开,露出了刘墉的棺材。
当棺材被打开时,里面的水已经积满了,几名村民赶忙排水,终于看到了棺材的真面目。棺材是由柏木制作的,但由于长时间被水浸泡,棺木已经腐烂,部分木板已经裂开,里面的尸体也已经腐化得很严重。几个村民胆大地拨开了覆盖在尸体上的锦被,看到刘墉的尸体已经严重腐烂,头骨部分尤为突出,显得特别大,眼窝也极为宽大。
这让村民们产生了疑问:刘墉的身高与他们所传的“矮小”形象完全不符。有人大胆猜测,刘墉的身高绝对不会低于一米九。根据尸骨的体型来看,这个身高与他们所熟知的刘墉形象差距甚远。
更让人疑惑的是,这座坟墓旁还有另一座墓,传说是刘墉的父亲刘统勋的墓。村民们决定再挖开刘统勋的墓,以验证他们的猜测。正在这时,当地的文物专家听到消息赶到现场,对墓地进行勘察。
文物专家询问了村民们的发现,看到棺材内并没有珍宝,村民们告诉专家这里没有值钱的财物。专家随即检查了刘墉墓中的文物,突然发现一枚印章,上面刻有篆字,专家一眼就认出这是刘墉的印章,这座墓确实是刘墉的。
更让专家吃惊的是,他清点尸骸时惊讶地表示:“谁说刘墉是个矮个子?从这些骨架来看,他明明是一个身材高大、魁梧的汉子,这完全与野史中的描述不符。”当时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们并不完全理解专家的话,但大家仍然纷纷感到惊讶:这副骨架与刘墉的形象差距如此之大,怎么回事呢?
专家进一步检查发现,旁边的刘统勋墓也已被挖掘,里面的棺材证明刘统勋身高至少在一米七以上。由此,专家更加确信墓中埋葬的确实是刘墉,且他身材并不矮小,完全与民间传说的形象不符。
在专家的指导下,继续清理墓中出土的文物。除了之前提到的印章,还发现了一个玉质的笏板和一个玉佛,此外,还有一串朝珠。专家还发现朝珠的数量不对,缺少了一部分。经过追溯,专家得知,部分文物已经被村民偷偷卖给了收古玩的人,包括珠子和笏板等。虽然这些文物在当地并不被认知为珍贵,但村民们急于赚钱,于是将这些文物卖给了古玩收购商。
专家气愤不已,迅速将剩余的文物打包送往北京。经过这一系列的考察,刘墉墓的发掘揭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真相:刘墉不仅是一个身材高大、相貌堂堂的大清官,他的墓中出土的文物也显示出他地位非凡。
至于电视剧《宰相刘罗锅》中的刘墉形象,则纯粹是民间故事的演绎,加入了许多幽默和夸张成分,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,并未真实反映刘墉的历史面貌。通过这次发掘,刘墉的真实身材和形象终于得到还原,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历史与影视剧中的差异。
发布于:天津市鸿岳资本配资-配资炒股评测网-正规炒股配资-靠谱的证券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